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椒江科技人物 - 正文

“希望在心中,奋斗在脚下” ——访椒江区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永圣

发布时间:2012-07-23 10:00:24 来源:椒江区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次数:1781

“真的没有太多要说的,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近日,当笔者采访研究院制剂研究所副所长王永圣时,他是谦虚地这样说。他高高的个子,满脸挂着笑容,27岁就攻读完了博士、现已在海正工作五年的他,可以说是真正的年轻有为,对他来说,今年五月,他荣幸地被椒江区科协部门评为椒江区第一届青年科技奖,当谈到此事时,他却说:“不值一提,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份内事情。”

“以前我也认为做仿制药比较简单,但这几年做下来,发现其实不然,例如象现在我们制剂研究所的一个重点项目——用于器官移植的免疫性制剂的研发,该项目研发已花费三年时间。它本身是一种仿制药,国外也已有此种药物上市,我们也初步了解原研发单位的工艺,但原研发工艺极其复杂,而且受制于目前我们的研发设备;经过分析发现,该制剂的主要难点是稳定性和溶出性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当时提出能否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采用常规工艺来达到原研同样效果的这一大胆设想。为了解决两大难题,我们研究所组织了专门的攻关小组,整日整夜地找问题、、想办法、改工艺,攻难关,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拿出了解决方案,但要保证药品稳定性和溶出性两项指标均达标的最佳方案,还在进一步实验之中,我们现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我体会到做制剂研发工作,总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困难,但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们都不会轻易放弃。”王永圣这样说。

除了自主研发,我们制剂研究所还承担了药品技术转移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将成熟的工艺转移到海正进行代加工。虽说这类是成熟的产品,但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协厂辅料、设备等的变更原因,会导致工艺有所变化。目前王永圣带领的研发团队多次按欧盟、加拿大药品注册法规的要求,完成了英国、加拿大部分产品的技术转移工作,目前这些产品已获准在欧盟市场上销售,也有部分产品在巴西、巴基斯坦等市场销售。

“而今公司在实施原料药向制剂药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研究所责无旁贷,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要把压力当成动力,挖掘潜力,提升执行力,凝聚我们研究所的团队人心,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完成。”王永圣这样说。

编辑点评:都说后生可畏,我们从王永圣的身上,真正感到了一位年轻科技人员的可畏和可敬。作为一位研发的带头人,一位研发人员,总抱着“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的信念,这就是对海正核心价值观中“自我驱动”的最好诠释。如果我们都能像他一样,希望在心中,奋斗在脚下,何愁不能在海正成长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