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会、企业科协之窗 - 学术活动 - 正文

桉树是浙江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理想树种

发布时间:2008-10-08 00:00:00 来源:区科协 阅读次数:5574

 
桉树是浙江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理想树种
 
台州市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             
省级沿海盐碱地绿化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台州市椒江园林花卉协会会长             许基全
 
一、浙江沿海生态修复需要以速生高大常绿乔木树种为主体
浙江省沿海位于台风警戒区内,由于优良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尚未形成,台风、干冷风、干旱、风暴潮等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是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的突出的生态问题。
我省的杭州湾、台州湾、乐清湾和温州湾,大多为平原泥质人工海岸,岸线平直,地形平坦,构成我省沿海地区的四大平原,即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岭)黄(岩)平原和温(州)瑞(安)平原。
沿海平原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矛盾日益突现。
合理围垦和开发利用浅海滩涂资源,是缓解我省沿海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以台州市为例,全市有浅海滩涂资源155万亩,建国以来已围垦浅海滩涂面积60余万亩。随着围垦区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重心不断地向沿海平原地区转移。
“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难题,是国际国内专家研究的热点”。根据我们调查分析,我省东南部沿海地区,由于成功引种了木麻黄等优良适宜树种,盐碱地绿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浙北沿海地区以落叶树种为主的盐碱地绿化技术等有所突破。在上虞新区,柽柳等落叶灌木随处可见,杨树等速生高大落叶乔木树种20多年前已在上虞新区引种栽培并推广,生长良好。但由于树木的落叶期,正是干冷风危害最严重的季节,在杭州湾沿岸发展落叶树种,对防治干冷风,冬春季干旱及冻害,尤其是防治工业污染是不够理想的。浙江中部沿海地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树种选择技术难关尚未重大突破,沿海防护林建设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根据国内和省内专家的研究,我省沿海平原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应该营建以速生高大常绿乔木树种为主体的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以各种常绿树种为主的滩涂防浪护堤林、农田防护林和城乡平原绿化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建成可以有效地抵御台风,防治干冷风、干旱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优良防护林体系。
二、木麻黄在东南沿海高效防护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一个地区来说,能否引进和推广优良适宜的树种,对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意义非常重大。玉环县及台州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玉环是一个海岛县,全县由玉环岛、楚门半岛和周围的13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51km2。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除玉环岛和楚门半岛有零星的马尾松残次林分布外,其余小岛及全县的海涂地上,几乎不见1株树木。由于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岛上居民的生存环境亦没有保障。干旱的年份,玉环岛上9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亦极为困难。根据统计显示,在60年代初期玉环县国内生产总值不满0.3亿元,财政总收入不足0.02亿元。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玉环县就十分重视荒岛绿化的和生态建设的试验研究工作,成功地引种了木麻黄等速生优良高大常绿乔木树种。由于木麻黄具有生长迅速,树形高大,四季常绿,抗风力强,耐盐碱,耐干旱冷瘠,病虫害少等优良特性,成为荒岛绿化和海涂盐碱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大力推广后,在玉环县树立起全国沿海岛屿绿化和粘涂盐碱地绿化的两面旗帜。人民日报在头版进行了以“绿荫覆盖的大鹿山岛”、“营造防风林  海涂披绿装”,“许基全等拓荒者奋战二十一年  大鹿山荒岛变成《海上林园》”为标题的宣传报道,同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赞扬。
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玉环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从1970年至2007年,玉环县国内生产总值从0.3778亿元上升到221.27亿元,递增585倍;财政收入从0.0507亿元增加到30.83亿元,递增608倍。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典型。
玉环县生态建设最值得各地借鉴的成功经验就是引种并大力推广木麻黄等优良速生树种。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统计,1976年玉环县有林地总面积为159179亩,林木总蓄积量为16777km3;到1984年全县有林地面积为173396亩,林木总蓄积量为175498km3。之所以能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使全县的林木总蓄积量递增10倍多,成功之处就在于大力发展木麻黄等优良速生树种。不仅是玉环县,木麻黄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得到大力推广的椒江、路桥、温岭等县(市、区),均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同在台州市沿海,因气候条件等限制,不适宜木麻黄等树种发展,沿海防护林建设相对滞后的三门、临海等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亦相对滞后。
通过以上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研究,可以使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到:对于生态脆弱的沿海地区来说,加强生态建设是加快沿海岛屿、滩涂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而加强生态建设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大力引种并推广优良速生高效益的树种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践已经证明,木麻黄是适宜在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优良速生高效益树种。
三、桉树是浙江沿海地区高效防护林建设最理想的树种
在浙江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应该如何选择优良速生高效益树种呢?根据浙江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地区生态修复的需要,必须选择树形高大,生长迅速,四季常绿,抗风力强,耐盐碱,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抗污染能力强的优良树种为沿海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才能达到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之目标。根据我们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和分析研究,桉树是适宜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的最为理想的树种。
1、树形高大,生长迅速
桉树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高大的常绿阔叶乔木树种。
在椒江沿海地区,1991年引种栽培的巨桉与柳桉,其优势木树高达26m,胸径38cm。已成为台州沿海地区最高大的防护林。
在上虞市丰惠镇西湖村,1株3年生的巨桉,树高达9m,胸径12cm。
在绍兴,2003年栽种的邓恩桉树高达15m,胸径20cm。
2、树形优美,四季常绿
桉树主干挺拔,小枝细软,叶片下垂,随风摆舞,婀娜多姿,有“林中仙女”之美誉。已成为广州、深圳、厦门等南方城市园林绿化和道路两侧绿化的主要树种。
3、根系发达,抗风力强
桉树主根深长,根系发达,抗风力强。2004年“云娜”台风在台州市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达17级,椒江沿海的电杆、行道树、房屋倒塌十分严重,而1991年营造的巨桉、柳桉试验示范林,树高达20m以上,除枝叶大部分被打落外,没有发现1株树杆倒折现象。其大树抗风能力是相当强的,是营造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5年以下生的幼令桉树,由于高生长迅速,扎根不深,树干亦比较脆,抗风力相对较弱。随着树干的增粗,抗风力逐年增强。根据中国林科院木材所研究分析,桉树心材比较脆软,边材比较坚硬。由此可知,桉树是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抗风能力逐年增强的。
4、耐盐碱,耐干旱瘠薄
桉树不怕海潮短期浸渍,耐盐碱性强。在PH值9.0以下,含盐量在0.5%以下的盐碱土适宜生长。在含盐量高达1%以上的极重盐渍土,采取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亦达90%以上,并生长良好。2004年“云娜”台风影响时,种植在椒江岸边滩涂上的巨桉和柳桉全株被风暴潮淹埋,大部分植株被连根冲毁,保存下来的少量植株,仍能正常生长。
巨桉与柳桉极耐干旱瘠薄。我们在废弃露矿上栽种,因土壤  瘠薄,干旱时叶片全部枯萎,遇雨后又可萌发新芽,恢复生长。
5、病虫害少,可驱避星天牛等蛀干害虫
桉树病虫害少,在浙江沿海地区引种栽培,没有发现明显影响树木生长的病虫害。在上虞新区沥海苗圃,杨树、柳树、合欢、复叶槭等落叶树种遭受星天牛的严重危害,而桉树没有发现受危害的植株。
6、抗污染能力强,净化大气功效极佳
在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和台州市沿海化工区,土壤、水分和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多数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不适生长,唯有桉树生长特别良好。在化工园区内,人们会感觉到有一股难闻的恶臭。桉树叶片常分泌芳香油,有净化空气之功效,在化工区的桉树林下,可闻到淡淡的馨香。
桉树有“灭蚊树”之称,种植桉树,可驱避蚊子等卫生害虫,在城乡大力发展桉树,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7、树种多样,有抗寒能力较强的树种可供选用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已发现有900余种,并不断地有新的树种发现。原产于澳洲及一些热带岛屿,现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广泛引种栽培,成为世界上引种栽培范围最广,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达2000万ha以上。
桉树习惯地被人们认为是不耐寒的热带树种,实际上有很多桉属树种适宜在亚热带生长。在台州、绍兴、嘉兴沿海地区引种栽培已经取得成功的巨桉、柳桉、邓恩桉等树种,适宜在浙江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大力推广。
椒江沿海地区1991年引种栽培的巨桉(柳桉)试验示范林,树高达20m以上,胸径25cm以上。除1~2年生时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以外,以后没有发现受冻现象。1999年椒江沿海地区出现-7.1℃的极端最低气温,巨桉、柳桉亦没有发现受冻现象。2004年3月,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豁然研究员专程赴椒江调研考察后确认:“在全国10多个国外桉树引种栽培试点中,椒江的巨桉(柳桉)引种试验示范林是保存和生长最好的”。这就可以充分地证明:巨桉与柳桉是适宜在浙江中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的。
在上虞,今年1月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位于杭州湾岸边的沥海苗圃里1~2年生的邓恩桉露地苗木,没有发现受冻害枯死的植株。由此可见,邓恩桉是抗寒能力较强的树种,适宜在杭州湾沿岸地区大力推广。
8、用途广泛,发展潜力大
桉树是沿海高效防护林建设最为理想的树种。大力发展桉树,对浙江沿海优良防护林体系的形成,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改善沿海地区农业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桉树材质优良,切割性能良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木片、木浆的主要树种。
四、引种栽培桉树的主要技术措施
1、引进种子,播种繁殖,进行苗期选优
桉属树种有900余种,在原产地不同树种常在同一区域自然交错生长在一起,极易产生种间杂交而产生新种,因此,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所繁殖的不同个体间在生长量、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巨桉、柳桉等树种,在幼龄期分化就十分明显,有利于开展苗期选择。每kg桉树种子出苗量达10万株以上。可采用大田播种,让幼苗经受大风、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的锻炼,让适应性弱的个体自然淘汰,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粗壮的幼苗进行移植培育,其适应性必定较强。要避免在温室或大棚内培育苗木。
2、培育壮苗,全苗移栽
桉树的速生性在苗期就可充分表现出来,如果不作适当控制,1年生苗高可达3m以上。苗木过于高大,必定会提高造林成本,因此,培育1年生苗可适当进行肥水控制,尽可能把苗高控制在1.5m~2m以下。
根据各地的经验,成片种植采用20~30cm高度的容器苗为好。道路绿化或城乡园林绿化,以2m以下高的1年生苗最为适宜。要采用全苗移栽,严禁斩梢,可疏剪部分枝叶。
3、掌握季节,因地制宜,适时栽种
桉树容器小苗造林,一般不受季节和天气的限制,而以4月中旬至6月中旬造林最为适宜。1年生苗移栽,以2月下旬至3月下旬最为适宜。
因为桉树是适宜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生长的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人为地改变其遗传习性。所以在中亚热带沿海地区引种栽培,应根据树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采取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要尽可能地避免采取秋、冬季所谓“反季节移栽”。因为外来树种同香樟、女贞等乡土树种在生长适应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从北方引进的杨树、槐树、复叶槭等落叶树种,是最适宜在落叶期栽种的。对不同的树种,要因地制宜。
4、适当疏枝,幼树必须保留上下匀称的冠形
桉树为阳性树种,只要密度适宜,自然整枝良好,一般不需要进行人工修枝。对于在苗圃地培育的大苗或尚未郁闭的幼林地,由于枝叶过于繁茂,降低抗风能力。可采取上下均匀疏剪的方法修剪部分枝叶,保持树冠上下匀称。切不可仅修去下部树枝,不修剪上部枝叶,形成头重脚轻,降低抗风能力,更容易出现风折风倒,甚至出现无风自倒的现象。
5、加强幼令期的培育管理
桉树幼龄期高生长迅速,造林当年或次年,由于幼树扎根不深,在沿海地区容易出现风倒现象。在雨后或大风过后要及时检查,趁土壤湿润时及时进行扶植培土。一般不需要立支架保护。3年以上生的树木,抗风能力就会逐年增强,成为理想的绿色生态屏障。
 
                             二○○八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