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会、企业科协之窗 - 学术活动 - 正文

沿海盐碱地绿化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08-01-20 00:00:00 来源: 阅读次数:5876

 
      摘要:“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难题”,是国际国内专家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选择优良适宜的树种、土壤改良和采取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率先突破了沿海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性的绿化技术难关。
      关键词:沿海盐碱地  绿化  技术
      沿海地区风力强,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度大,很容易发生干旱。开展沿海盐碱地绿化,关键性技术是做好树种选择、土壤改良和研究采取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
      一、绿化树种选择
沿海盐碱地绿化造林树种选择必须做到适地适树。就是要根据造林目的和造林地的立地环境条件,选择最适宜生长而又能发挥最佳效益的树种来进行沿海盐碱地绿化的一项重要造林技术措施。
      沿海盐碱地绿化应该选择抗风力强,耐盐碱,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因为沿海平原地区无山体何阻挡,开展沿海盐碱地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台风、干冷风等风害对沿海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海风长驱直入。抗风力弱就不适宜生长,更发挥不了防风效能。
      盐碱地绿化应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树种,这是盐碱地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要求。
沿海盐碱地,大多为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土壤结构尚未形成,蓄水保墒和通气透水性能差,土壤贫瘠,肥力差。在选择绿化树种时,除了要考虑抗风、耐盐碱性能外,还必须同时考虑到树种的耐干旱和耐瘠薄性能。
      在沿海地区绿化树种选择工作实践中,我们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方面要点,可供大家作参考。
      1、一般来说,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适宜沿海地区生长。因为沿海地区在树木的落叶期干冷风强劲,常绿树种有叶片保护嫩梢和幼芽,树液流动也没有停止,适应性较强。而落叶树种冬季失去叶片蔽护,树液也基本停止流动,极容易受大风、干旱、盐碱危害而出现严重枯梢或全株枯死。在玉环县大鹿山岛,苦楝、喜树等落叶树种,在绿化初期没有得到常绿树种蔽护之前,冬季枯梢十分严重,10年生树高大多仍在2m以下。有了常绿树种的蔽护,枯梢现象才逐年减少。而黑松、女贞、桉树、柏木、木麻黄等常绿树种,没有发现枯梢现象,成为岛上的先锋绿化树种。
      2、叶色浓绿的树种优于叶色嫩绿的树种。如黑松、木麻黄、夹竹桃等适宜沿海地区绿化的树种,叶色均比较浓绿。
      3、叶片狭小的树种优于叶片阔大的树种。如柽柳、木麻黄、柏木、侧柏等树种,叶片狭小或基本退化,是很耐干旱、耐盐碱,抗风力也是很强的树种,在浙江沿海盐碱地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4、冬芽粗壮饱满的树种优于冬芽瘦小的树种。我们在大鹿山岛作过观察分析,同样是落叶树种,北美鹅掌揪、海南石梓、盐肤木等冬芽粗壮饱满的树种适应性较强。岛上有一棵1974年栽种的北美鹅掌揪,引种栽培以来没有发现冬季枯梢现象,树高已达20余m,胸径60多cm,成为岛上的“大树王”,并且也是国内相同树种中最高大的树木之一。
      5、一般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在沿海盐碱地上生长要比喜湿润肥沃的树种更为适宜。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沿海盐碱地大多比较干燥瘠薄,耐干旱瘠薄的树种较能适应,喜湿润肥沃的树种由于生态环境不适宜而生长不良。这一点可供大家开展树木引种工作过程中选择引种树种时作参考。因为很多长期生长在山区的树种,对它的抗风、耐盐碱方面缺乏调查研究,而耐干旱瘠薄方面是有研究的。一般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在沿海地区引种栽培,成功的希望大。
      6、根系发达树种在沿海地区生长优于根系不发达树种。这也是无可怀疑的,因为根系发达树种抗风力较强,吸收水分养分能力也较强,当然也比较适宜生长了。
      7、生长迅速的树种比生长缓慢的树种更适宜沿海地区引种栽培。如桉树、木麻黄等速生树种,已成为浙江沿海地区引种栽培成功的主要外来树种,也是沿海盐碱地营造防风林的主要树种。因为速生树种造林当年或翌年就可郁闭成林,形成森林小气候环境,创造较为适宜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
      8、枝叶繁茂的树种要比枝叶稀疏的树种更适宜在沿海地区生长。如海桐、夹竹桃、大叶黄杨等枝繁叶茂的树种,在沿海盐碱地普遍生长良好。
      9、茎干粗壮的树种更适宜于沿海盐碱地生长。因为茎干粗壮的树种抗风能力和耐干旱能力均较强。如海枣、蒲葵、椰子树等,适宜在海滨地区生长,成为典型的海边风光树种。
      10、有根瘤菌及菌根丰富的树种,如木麻黄、刺槐、紫穗槐等在沿海盐碱地生长比较好。因为这些树种有吸收和固氮作用,能耐瘠薄土壤。
      11、自南向北引种栽培,在沿海地区成功的机率很高,反之效果很不理想。在浙江省中南部沿海地区引种栽培成功的外来树种,大多数是从南方引种过来的。自北向南引种的树种,有的虽然也可以生长,但病虫害严重,如杨树、白榆、白蜡、刺槐、黑松等在浙江沿海地区引种栽培生长较好,但病虫害十分严重。而从南方引入的树种,引种到浙江中南部沿海地区以后,病虫害亦相应减少了,如木麻黄青枯病,在广东沿海地区发病率是很高的,而在台州沿海地区未见发生。
      以上是我们对沿海地区绿化树种选择方面的几点肤浅认识,也可以说是几十年来对沿海地区绿化树种选择技术的初步总结。
      在浙江省沿海盐碱地引种栽培已经取得成功并适宜生长的树种主要有:木麻黄、巨桉、柳桉、邓恩桉、赤桉、野桉、葡萄桉、夹竹桃、女贞、珊瑚树、海桐、大叶黄杨、苦楝、池杉、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侧柏、龙柏、柏木、铅笔柏、千头柏、大叶榉、白榆、绒毛白蜡、悬铃木、木芙蓉、弗吉尼亚栎、木槿、水腊、火棘、月桂、加那列海枣、蒲葵、华棕、布迪椰子、金合欢、柽柳、香樟、罗汉松、紫薇、樱花、苏铁、棕榈、刺槐、杨树、紫穗槐、狗骨、枸树、秋茄树、柚子、柿子、批杷、柑桔、梨、葡萄等。
      以上大多数树种亦适宜在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引种栽培。
      二、土壤改良技术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北从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陆地海岸线呈一个向东南凸出的弧形,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突出在圆弧之外,大陆海岸线总长18000余km。
      我国海岸类型有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山地海岸和平原海岸两大类。山地海岸即为岩质海岸,山脉或丘陵直迫岸边,经过海浪长时期的冲刷,崖壁崩落或陡立,岸线曲折,多港湾。平原海岸又可分为泥质海岸和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杭州湾及其以北地区,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外,大多为平原泥质海岸。杭州湾以南除台州湾、温州湾、珠州三角洲以外,大多为岩质海岸或沙质海岸。
      江苏省沿海大多为泥质海岸。
      泥质海岸包括我们通常所称的浅海滩涂、潮间带滩涂、海涂地、沿海盐碱地等。其总的土壤特点是: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易受海潮浸渍,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改良技术措施必须根据泥质海岸的特征来进行。除了营造滩涂红树林及防浪护堤林之外,在进行泥质海岸绿化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土壤改良工作。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项主要技术措施。
      1、筑堤围涂,防止海水倒灌
      海岸滩涂大多是由江河泥沙冲积海积而成的,一般比较平坦低洼,极容易受天文大潮和风暴潮的影响出现海水倒灌,除了“红树林”等适宜在潮间带滩涂生长的树种外,在规划开展泥质海岸绿化之前,必须事先规划围垦海涂。这项工作主要由水利部门来配合完成,堤坝要求有适当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坝顶要求比平均高潮位线高出3m~5m以上。堤坝断面呈梯形,坝顶宽度要求达到5m以上,有一定的宽度可防止海水渗漏,提高安全系数。并要求筑堤十分坚固,达到水利部门制定的50年~100年一遇的标准。
      2、合理开挖河、渠、沟,完善排灌系统,有利于排咸蓄淡
      一般筑堤围塘时,在堤坝内侧一定距离处取土,堤坝筑成后,经过适当疏浚,一条沿堤坝一定距离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主干河道也就形成了。在围垦区内再按适当的距离开挖纵横交叉的主干河道和辅助河道,主干河道间隔距离一般为1000m~1500m,宽度为30m以上;辅助河道间隔距离以200m~300m为宜,宽度为6m~12m,河道深度要求达到2m以上。在此基础上规划开挖水渠和排水沟,沟、渠、河必须贯通,形成网状的排水系统。并在堤坝出海口和主干河道河口处规划修建数座控水闸,候潮启闭,首先要求尽可能快地排干咸水,待河水逐渐淡化后再按一定间隔期开闸排水,达到排咸蓄淡之目的。
      3、抬土整地
      抬土整地是改良沿海盐碱地土壤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上所述,一般沿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通气透水性差。通过抬土整地,可以提高种植点高度,增加土壤表面积,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淋盐养淡,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改善立地环境条件。
      海盐县黄家埝护塘地,2004年采取挖坑造林的技术,其结果栽下去的树木基本死光。2005年采用抬土整地,当年保存率提高到65%以上。在同一地段,未进行抬土整地栽植的木槿存活率低于20%,而抬土整地存活率达到90%以上。
      我们通常采用作高垅、做高墩和苹果形高墩三种抬土整地方法。
      ①作高垅整地。就是按照造林行距作垅,一般一行作一垅。垅的截断面为井边物线状,垅高要求达到30cm以上。
      ②做高墩整地。就是按照种植点配置做馒头形土墩,墩高要求达到50cm以上。
      ③苹果形高墩。馒头形高墩在降水量充沛土壤水分饱和时雨水极容易从土墩的表面流失,降低淋盐效果。而苹果形高墩上部边沿要求高于中间5~10cm左右,可以有效地延缓雨水在墩面滞留的时间,并可使水分从墩的中间向下渗透,提高降盐效果。
      根据我们对黄家埝护塘地的调查分析,通过抬土整地表层疏松层土壤含盐量当年可下降60%~80%。这片护塘地原来是盐坦,围垦时又从外海取土筑堤,护塘地内侧又是养虾塘,经常提海水进虾塘,受海水浸渍,所以土壤含盐量很高,一般在5‰~9‰之间,最高处达14.6‰。通过抬土整地后,一般可以下降到3‰~5‰之间,耐盐碱性强的树种即可适宜生长。
      抬土整地的时间最好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后及时取松表土进行抬土整地。
以上是盐碱地绿化造林的两项重要技术措施,种子和苗木是绿化造林的物质基础,而土壤是重要的立地环境条件。由此可见,树种选择适宜与否是沿海盐碱地绿化成败的关键性技术。但是,树种的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特性不能因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土壤是可以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而进行改良的。所以在选择适宜树种的前提下,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所能够做好的工作。
      如上所述,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是搞好沿海盐碱地绿化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这是国际国内专家一致公认的两项重要技术措施。认为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盐碱地绿化技术难关就不难以攻克了,所以大家都在研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可是盐碱地绿化技术至今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还有至今仍然没有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的栽培技术措施。
      例如2002年,浙江省一个沿海城市为了防治滨海工业区大气污染对城区人居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向农民高价租用土地营造一条防护林带。施工单位负责人认为:“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相比,营造防护林技术是太简单不过了,搞好这个小工程没有多大困难”。其结果连续四年反复更换树种和设计方案,直接经费支出250多万元,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栽培技术措施不当造成的。去年由我们对这条林带重新规划设计进行全面改造,总投资为25万元,一年时间已初见成效。原因在哪里?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
      我们认为,树种选择和土壤改良,是沿海盐碱地绿化很重要的两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是为开展沿海盐碱地绿化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沿海盐碱地绿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栽培技术措施适用与否。这一点往往是被大家所忽视的,也缺少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盐碱地绿化成为国际国内至今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我们从研究采取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着手,早在1966年已攻克了这一难关,并在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所采用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在《综合型高效益沿海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一书中介绍的比较详细,《杭州湾沿岸盐碱地绿化技术》一书中也作了介绍。在此仅简单地作一提示,供作参考。
      (三)营林栽培技术措施
      一切营林栽培技术措施,都应该根据树种生长特性和沿海盐碱地的特殊立地条件,尽可能地使生长环境能够适应树木生长发育的要求,也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宜该立地环境生长的树种,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以达到我们所要求达到的沿海盐碱地绿化造林目标。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总结,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开展树木引种驯化
      沿海盐碱地之所以成为至今尚未突破的造林困难地,主要是由于当地缺乏适宜生长的树种,如果引进比较适宜生长的树种,绿化难题也就不难攻克了。如玉环县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当地缺乏适宜的树种,沿海小岛和粘涂盐碱地基本上是荒芜的,难觅1棵树木。自1964年开始引种木麻黄等优良适生树种获得成功,成为沿海盐碱地和海洋岛屿绿化的主要树种进行大力推广,树立起大鹿山荒岛绿化和黄泥坎塘海涂盐碱地绿化这两面全国沿海绿化工作的旗帜。使玉环县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和文旦生产基地县。沿海盐碱地绿化,加快了沿海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玉环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这个海岛小县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前列。
      树木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技术,大家比我更熟悉,不多谈了。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在绿化树种选择要求中已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为了提高绿化成效,建议开展多树种引种栽培技术研究,树种越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在大鹿山岛,我们引种成功了140多个外来树种,使大鹿山岛成为多次受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全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绿化典型,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赞扬。
      2、培育壮苗
      有了适宜的树种,还必须十分重视培育适宜沿海盐碱地生长的苗木。例如桉树已成为椒江沿海地区绿化十分适宜的树种,可有的部门在椒江沿海地区开展桉树引种栽培试点却连年失败。其原因是他们采用大棚育苗,没有开展苗期驯化培育,降低了苗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沿海盐碱地绿化的苗木,要求根系发达,茎干粗壮,高度要适当控制。一般要求就地育苗,苗期一般不采取人工挡风、防寒、浇水抗旱等人为的保护性技术措施,而应该让幼苗期经受大风、盐碱、干旱、低温冻害的锻炼,以达到苗期驯化的目的。在苗木出圃时再进行一次选择,淘汰生长不良,适应性较差的苗木,选用优质苗木进行造林,效果就很好。
      一般以培育实生苗为好,适应性较强。在大田中培育的一定规格的容器苗成活率更有保障。
      3、适时造林
      包括选择适宜的季节和适宜的天气并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湿度适宜时及时进行造林。
      沿海地区春季造林不宜过早,因为早春干冷风比较强劲,空气和土壤比较干燥,时有冷空气南下。在中亚热带沿海地区一般从2月下旬或3月上旬开始造林比较适宜,3月中旬是比较适宜的造林季节,一些常绿阔叶树种一直可延期到5月中下旬,都是适宜的季节。大风天气不适宜栽树,以静风的雾天及细雨天造林最为适宜。一般冷空气来临时也不宜造林,而在雨前的阴天栽树是最为理想的。
      4、多树种营造混交林
      在沿海盐碱地造林,单一树种失败的风险性比较大,而多树种营造复层混交林成功的把握性也更大了。一些抗风能力较弱的树种,不适宜在沿海地区生长的树种,在高大树种蔽护的环境下能良好生长,成为辅助树种,而辅助树种的生长有利于改善林地环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松土抚育
      只有保持土壤经常疏松状态,才有利于利用天然降水加快淋盐养淡,所以在沿海盐碱地绿化技术中松土抚育工作不容忽视。一般造林成活后必须进行一次松土抚育,如前面所介绍,沿海盐碱地要求选择在阴雨天造林,造林地土壤容易板结,少部分幼树难免会受海风吹袭出现倾斜、根系外露或倒伏。通过及时松土抚育可进行扶植和培土,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第二次松土抚育应选择在雨季将结束,夏秋高温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及时进行。通过松土抚育,可切断毛细管作用,有利于保持下层土壤湿润,减少表土返盐。松土后要求对种植点周围及时进行覆盖。
      6、林地套种和覆盖
      在沿海盐碱地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幼林地最好进行套种。可防止土壤裸露,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对新造幼林起到挡风作用。适宜套种的作物有田菁、苜蓿及多种豆科作物等。
      一般在第一次松土抚育时就可以结合进行套种,第二次抚育时可以适当铲去一小部分套种作物覆盖在幼树周围。在套种作物尚未完全成熟时最好进行全部刈割或铲除后埋入林地或覆盖在林地上。
      7、适度整枝
      在沿海地区,幼龄林及中龄林打枝不能过度,保持适当的树冠有利于改善林地的小环境,有利于林木生长,也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有利于保持林间空气和土壤的湿度,为有益昆虫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般幼龄林在郁闭前不提倡打枝,中龄林修枝高度一般亦不宜超过树干高度的三分之一。
      8、合理间伐
      在沿海地区绿化造林,密度一般要求适当加大,又控制打枝,幼林郁闭后就往往出现郁闭度过大现象,影响林木生长,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合理间伐。一般速生树种在幼林郁闭后的第二年就应该开始间伐。为防止间伐后林地环境出现急剧变化,间伐量宜小不宜大,间伐间隔期宜适当短而不宜长。
      以上是我们在沿海盐碱地绿化技术方面的认知。一些重要的林业生产共性技术,尤其是技术理论知识就不多谈了。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海珍,钱塘江海塘盐碱地绿化技术探索研究,中国农村科技,2007(3)8-9
      [2] 周小军、许基全,浙江省沿海盐碱地绿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农村科技,2007(3)119-120
 
                                        
许基全(台州市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  浙江 台州 318000)
郑苗松(浙江松茵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上虞 3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