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使人更完美
发布时间:2012-02-23 11:31:37 来源:椒江区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次数:1759
——记第四届浙江省杰出职工获得者陈正杰
人到中年的陈正杰,儒雅而沉稳。20年前,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的陈正杰来到了海正,一干就是20年。他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干起到车间主任、技术中心研发部主任、产品线总监到而今的事业部总经理。多年以来,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他的脚步总是那样坚定,他的创新就是那样耀眼。
创新使他初尝甜头
让他说说这么多年来做了多少技术项目;他思考了一下说:“少说也有十多项”。他记得在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参与了新项目7051产品的研制任务,当时该产品只有国外一家大公司才能生产,国内还处于实验室的研究阶段。而公司的要求尽快推上生产。陈正杰当时承担的工作任务是产品的提取工艺研制,他和试制组的同事们一起,日以继夜地投入到试验工作中去。“那个时候我还没结婚,吃住都在厂里,没有节假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后继续再做,因为当时没有现成的工艺路线,只能生产低质量的浓缩液,后来通过了上百次的试验,才摸索到该产品的最佳结晶方法”。他通过自主技术创新,设计了一条新的提取工艺路线,从而突破了国外文献报道工艺路线的技术束缚,经他创新设计的提取工艺,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纯度指标超过了国外的质量标准,其它指标也符合质量要求。说到当年的这项技术工作,他一脸的兴奋,从他脸上表露出来的是那种攻克难题的幸福感。最终经他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该产品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7051项目还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
知识用于实践,创新初尝甜头。他在以后的产品研发工作中,使他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2001年以后,他从事的CPC-Na盐试制、7ACA产业化的技术研究等项目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并先后通过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验收,被认定为科技成果;共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承担的“十二五”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项目一项,目前正在研究过程之中。
创新需要过硬团队
“在搞科研的工作中,需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十分重要,这是保证科研成功的关键所在”。他深有体会地说。在2009年,他曾在微生物原料药事业部尝试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他从车间调集了部分技术人员,又相继招聘了多位硕士生组建了微生物技术部,建成了一支近20人的技术团队,并落实课题责任人,分产品线开展工艺改进创新、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放大的技术项目攻关。建立了月度考评、月度讲座和月度总结机制。根据不同层次科技人员的需求,开设的技术讲座课程,并做到有专题讲座,有讨论,有讲评、有提高。这些管理创新的做法使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得到很好地激发,并使微生物研发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硬团队。
管理首先要管人心
从科研人员到管理者,陈正杰在管理上更是倾注心血。他深有体会地说:“做技术工作其实是一个和失败打交道的职业,在管理工作中,他发现有的技术人员感到做研发工作难度大,困难多,往往有畏难情绪;而新来的大学生又觉得这样日复一日的整天搞试验,不知何日才能成功的种种想法;针对他们的这些想法,我就结合自己在海正这么多年来做科研工作的体会,与他们单独谈心,给他们送去耐心、恒心与信心;并鼓励他们珍惜海正的这一工作平台,首先要他们安下心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用积极的心态去想问题,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到时一定会出成果的,从而稳定了队伍的建设。”
在微生物原料药事业部管理工作中,他千方百计地通过对生产品种的工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优化来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单耗,他带领的团队每年能为企业实现降本降耗上千万元。
工作使人更加美好,创新使人更加完美。
陈正杰被选为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台州市第六届拔尖人才等荣誉激励着他又踏上了新的创新征程,而今年,他又奉命担任了海正抗肿瘤原料药事业部总经理的职务。
新的一轮冲剌又开始了,新的工作不断地激励他勇攀创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