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30 09:48:02 来源: 阅读次数:11048
21世纪是“创新与创业时代”,国与国的竞争、区域与区域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将聚焦在创业与创新水平上。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壮大的重要武器,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业,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意味着探寻机会和承担风险,更意味着从某种程度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创新和创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社会真正的“经济基础”,而目前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正是创新型企业家精神。
一、背景与缘起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区许多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步入了生存的困境;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又有部分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产业低小散而且重复、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把握不准、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建设一支创新型的企业家队伍,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是共识。但创新型企业家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现阶段我区企业家的现状怎么样,有多少企业家可以算得上是创新型企业家?如何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力度,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门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随机选取了区内规模上企业的50名企业家,在企业规模上,5000万元产值以上的27人,5000万元以下的23人;在行业分布,涉及农业、机电、电器、医化、汽摩配件、建筑、外贸、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在企业性质上,市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16人,30-50岁的32人,30岁以下的2人;在学历层次上,创业之初高中及以下31人,大专13人,大学5人,研究生1人,目前高中及以下9人,大专8人,大学13人,研究生10人;在创业年限上,5年以下的2人,6-20年的32人,20年以上的16人。
第二类是从全区人才信息资源库中选取非企业主(指:出资人或主要出资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业经理人)的人才150名,他们来自87个企业,包括上面所有的50家企业。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33人,30-40岁的45人,41-50岁的42人,51-60岁的24人,60岁以上的6人;在工作年限上,10年以下的57人,11-30年的77人,30年以上的16人;在职务层次上,担任高级职务的26人,中级59人;在职称结构上,正高9人,副高22人,中级70人,初级38人,无职称的11人;在从事专业岗位上,管理岗位的37人,营销的26人,科研的60人,技能19人,其他8人。
对这两类人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相关数据和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调查我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访谈和开放式的问卷,了解了50名企业家对创新型企业家有关问题的认识和选择,得出了初步的指标和一般性的结论。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有3个:一是内涵认知调查,什么是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有哪些?二是自我认知调查,你是创新型企业家吗?你的企业是创新型企业吗?你认为个人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三是发展眼光调查,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企业家,如何培养创新型企业家?
第二阶段,我们根据第一阶段的初步结论,就大多数企业家认同的创新型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因素,对150名人才开展调查,核心问题有4个:一是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有哪些?二是你认为你企业的老总是创新型企业家吗?他的优点和主要缺点是什么?你认为你工作的企业是创新型企业吗?它的优势和隐患是什么?三是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企业家,如何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四是你认为企业或项目创新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本次调查的核心数据及指标分析
1、对创新型企业家的内涵和创新型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的内涵调查结论。
在50 名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48人占96%的受访对象选择将“创新意识”作为创新型企业家的第一品质;第二是战略眼光,有43人选择占86%;第三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有41人选择,占82%;第四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有34人选择,占68%;以上三项均超过了三分之二的选择,之后依次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跟风,最后是执行力,均有超过50%的受访对象选择。充分说明,企业家对什么是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应当具有哪些核心品质和能力的看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表1:受访企业家对创新型企业家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的开放式结论
品质能力 指标分析 |
创新意识强(点子多) |
执行力强(动手能手、操作技能好) |
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
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坚持正确意见) |
耐得住寂寞(不跟风) |
有长远战略眼光 |
善于吸取他人意见 |
认可情况 |
48 |
27 |
33 |
41 |
29 |
43 |
31 |
比例% |
96 |
54 |
66 |
82 |
58 |
86 |
62 |
排序情况 |
1 |
7 |
4 |
3 |
6 |
2 |
5 |
注:这七个因素是超过半数以上企业家访谈中提出的,其他未过半数的未列在内。
而受访的150名人才的结论有较大的变化,他们认为人才最重要,其次是战略眼光、创新意识,排序在最后的是执行力和意志力,这是最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分析,企业家从自我出发,或者说是从现阶段我区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制企业的现状出发,认为自己的意识、眼光和意志是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也是以后带领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的决定因素。而人才也从自身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都是打工者,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出发,或从现代企业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理所当然地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才是决定因素,其次才是老板个人的眼光和创新意识。通过电话访谈等进一步调查,我们了解到人才调查中执行力和意志力排名最后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摆脱家族制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董事会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保证集体决策的正确性才是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培养创新型企业家的基本前提。他们还提到,2008年-20110年椒江某缝纫机龙头企业出现的困境,就是过份依赖企业主的决策能力造成的,从这点上说,我们比较赞同人才的意见。具体见下表:
表2:受访人才对创新型企业家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的选择式结论
品质能力 指标分析 |
创新意识强(点子多) |
执行力强(动手能手、操作技能好) |
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
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坚持正确意见) |
耐得住寂寞(不跟风) |
有长远战略眼光 |
善于吸取他人意见 |
选择情况 |
25 |
11 |
34 |
9 |
23 |
29 |
19 |
排序情况 |
3 |
6 |
1 |
7 |
4 |
2 |
5 |
注:选择情况是指参与调查的人才选择该项因素为第一重要性因素的人数
2、对是否是创新型企业家的认知调查结论。
认知调查的目的是调查企业家对自身是否是创新型企业家的自我认知和人才对工作企业的企业家是否是创新型企业家的认知。参加调查的企业家中有17家企业是市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只有10位认为自己符合创新型企业家的要求,属于创新型企业家的行列,33家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的企业家认为自己符合创新型企业家的要求。从综合情况看,50位企业家有13位选择“是”,占26%,37位选择“不是”,占74%,如果把这个比例推广到全区企业的规模上企业,这个比例是不低的,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2000年以来椒江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国民营500强、创新力50强、中国名牌、中国著名商标等各项评比中成绩突出,数量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对150名各类人才的调查中,人才的选择反而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有53名,占35.33%的人才认为工作企业的老总是创新型企业家,这个数字要高于企业家自行选择的26%,两者相差9.33%。
3、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企业家的调查结论
表3:受访企业家的开放式结论
成长选项 指标分析 |
社会责任感 |
追求进步的品质 |
关注现实、关注前沿 |
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
怀疑和批判精神 |
开放的心态,良好的协作精神 |
选择情况 |
32 |
41 |
50 |
42 |
36 |
45 |
比例% |
64 |
82 |
100 |
84 |
72 |
90 |
排序情况 |
6 |
4 |
1 |
3 |
5 |
2 |
注:这是普遍认同(三分之二以上企业家认同的)的指标,其他的未列入。
表4:受访人才的选择式结论
成长选项 指标分析 |
社会责任感 |
追求进步的品质 |
关注现实、关注前沿 |
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
怀疑和批判精神 |
开放的心态,良好的协作精神 |
选择情况 |
80 |
111 |
131 |
122 |
129 |
96 |
比例% |
53.33 |
74 |
87.33 |
81.33 |
85.98 |
61.23 |
排序情况 |
6 |
4 |
1 |
3 |
2 |
5 |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协作精神两项排序对调外,其余排序均相同,说明参与的企业家和人才的认识比较一致,造成这两项区别的基本原因,我们分析,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重视协作对创新发展的作用,而人才更注重怀疑与批判精神对创新的作用,这是角度不同造成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家族式的企业主和相对学历、职称都较高的打工者的认识问题。我们对“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排名在最后感到有点遗憾,这可以与所调查的对象基本上是非公企业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企业或项目创新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论
表5:受访企业家对企业或项目创新成功因素的选择
因素 分析 |
资金充足 |
市场开拓好 |
技术领先、产品新颖 |
技术研发水平高 |
企业家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
管理科学先进 |
人才充足作用好 |
政府支持 |
市场适应性强 |
其他 |
选择情况 |
40 |
45 |
45 |
38 |
50 |
32 |
46 |
25 |
30 |
21 |
比例 % |
80 |
90 |
90 |
76 |
100 |
64 |
92 |
50 |
60 |
42 |
排序 |
5 |
3 |
3 |
6 |
1 |
7 |
2 |
9 |
8 |
10 |
表6:受访人才对企业或项目创新成功因素的选择
因素 分析 |
资金充足 |
市场开拓好 |
技术领先、产品新颖 |
技术研发水平高 |
企业家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
管理科学先进 |
人才充足作用好 |
政府支持 |
市场适应性强 |
其他 |
选择情况 |
85 |
82 |
124 |
135 |
136 |
120 |
126 |
99 |
113 |
56 |
比例 % |
56.67 |
54.67 |
82.67 |
90 |
90.67 |
80 |
84 |
66 |
75.33 |
37.33 |
排序 |
8 |
9 |
4 |
2 |
1 |
5 |
3 |
7 |
6 |
10 |
从表5、表6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受访的企业家和受访的人才均把“企业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企业和项目能否成功的第一因素,但在起第二位作用的指标选择上,就有了区别,企业家的选择依次是:“人才充足作用好”排第二位、“市场开拓好”和“技术领先产品新颖”并列第三位,“技术研发水平高”只排第六位,可能在某些企业家的心目中,自身的研发能力的高低并不是企业或项目创新成功的关键,有些项目可以是直接引进和专利转让等形式得来的。
而参与调查的人才把“技术研发水平”排在第二位,“人才充足作用好”排第三,突出了对自身作用的认可;排在第四位的是“技术领先产品新颖”,也是和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本身的身份是一致的,而“市场开拓好”只排在第9位,也可以说是末位,这和企业家的选择中将之排在第三位有明显的区别。从现实的情况看,市场开拓或商业模式的创新可能是企业创新成功或项目创新成功核心的因素之一,在市场的作用选择上人才的看法可能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但在整体上,这是和英国技术创新经济学家J·兰格力士调查了英国84个成功进行自主创新的项目,表明有七个因素对创新成功有正面影响,其中“企业有一位创新型企业家”位处第一条和结论是一致的。也说明人才普遍认为,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和项目成功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基本结论
1、创新型企业家的核心品质和能力有六个方面:一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二是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三是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四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五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六是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2、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突出特征就是从事新的事业或者以新的方式从事已经完成的事业”。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创新者不仅仅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是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
3、现阶段椒江区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尚好,企业家的自我认知和人才对其的评价基本一致,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灵魂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家对如何成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家,如何培养创新型企业家的看法是比较明确而科学的,也是符合当前椒江经济发展的现状的。
四、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实现“五区”战略和“首善之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椒江建设成创新型主城区,是区委确定的宏伟蓝图,路在哪里?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关键,其中创新型企业家又扮演了相当重要的核心角色。如何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下一阶段我区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下面简单说说我们在调研后的几点思考。
1、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育工程。一是制定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的中长期培育规划和实施细则,建立培育企业家人才队伍基金。二是把企业家的培训纳入人才工作的重点和党校等培训机构的重要教学计划,分批进行轮训,实施重点培训,加大MBA和EMBA教育范围,完善椒江区人才远程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网上培训。三是实施分类分阶段培训,根据企业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在思想建设、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服务,创业扶持等各方面,开展针对性服务。四是定期开展对企业家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培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探索适合我区的提升企业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渠道。
2、积极完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逐步理顺与规范企业家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发挥工商联和企业家协会的资源优势,规范企业家的档案管理,建立企业家队伍人才库。二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搭建区域内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和表彰企业家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在增加税收、就业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三是快健全创新型企业家的评估体系,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规范各类人才认证体系。加强人才中介机构的建设,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成功事迹和成长道路的宣传推广。
3、加快构建创新型企业家职业发展的市场体系。一是加快建立符合创新型企业家职业化要求的经理人市场。推进企业家市场化、职业化,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加强对职业经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职业经理发展研究机构,制定职业经理的素质标准,健全社会化的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制度,实施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制度,设立职业经理市场信息库。三是加大高层次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根据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引进能够入选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市“500精英计划”的创业和职业经理人才。四是加强企业家信用体系建设。会同工商、金融、税务、法院、劳动保障等部门研究建立企业家信用档案,根据个人信誉情况评定出信用等级,建立个人信用查询系统,推动信用职业经理、信用企业建设。
4、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营造企业家创业氛围。充分认识企业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支持改革者、肯定成功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二是畅通企业家沟通渠道。要畅通与企业家定期沟通的渠道,倾听企业家的心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搭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三是优化企业家创业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全民创业意识,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形成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的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四是完善企业家的成长保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间组织以及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吸收优秀企业家进入政府议事咨询机构。
(区委人才办本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