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通知公告 - 正文

由《科普历书》引发的关于“科普公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8-01-20 00:00:00 来源: 阅读次数:4375

      

 
       为了赶在新年到来之即,为群众送上一份珍贵的“科普大餐”,区科协总结往年的经验,因时、因地制宜调整《科普历书》主题、内容、结构, 编印2007版《科普历书》。该书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包含了健康知识、生活小常识、科学知识、农业技术等科普知识。结合农村习俗,其封底还设计了2007年日历,方便群众查阅日期和记录日常农事。
      春节期间,该书免费发放,倍受城区和乡镇群众欢迎。而且本着在科普中不漏外来人口的精神,区科协组织人员对外来人口发放《科普历书》,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究其原因,一是此书内容翔实,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易读易懂,老百姓喜欢;二是实用,《科普历书》为群众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三是科普历书代表了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发放此书,在全区范围内制造了一种科学的氛围,可有效抵制迷信思想迷信做法,百姓能在生活小事中学到科学。
    在笔者看来,《科普历书》体现着社会的公正,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长期以来,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科普工作往往被忽视,至少是在具体操作层面被弱化,导致这一群体的科学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在整个社会的运营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不少利益、地位和发展机会,进而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不能自拔。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正,其中,包含着科普公正。所谓科普公正,就是人人都应平等分享科普资源、科学成果,人人都具有基本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弱势群体,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要走出困境、主动学习,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扶持、帮助,只有帮助他们站起来,才能谈得上自力更生往前走,进而迸发出自强不息的创造力。
    关怀弱势群体,体现科普公正。首先,要切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开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同时,关注这些群体中的女性、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的科普需求,并给予适当倾斜。第二,在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村、社等基层组织提供基本的科普装备和手段,为提高弱势群体的科学素质建立现实的平台。第三,要刺激弱势群体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好处,从而主动参与科普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细分科普对象,满足科普需求,在科普工作的实效性上下功夫。第四,加强宣传与示范。榜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要注重群众身边的科普典型事例的宣传。在弱势群体大多缺乏上网等信息处理能力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广播、电视的宣传,让群众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感受科普示范典型的生动事例,也是科普公正的重要体现。
一本《科普历书》,就是一点星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真正做到科普公正,尚需要理顺国家、地方、单位、个人在实现科普公正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协调好各层次、各部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各级科普组织切实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制定相应的科普计划、科普目标和科普战略,组织相关的科普活动,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鼓励和培养各层次群众的自发、自主科普,激励各个群体创造出自己的科普特色,激发他们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逐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上升。                                         
                                                                                                                                                                        (区科协  赵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