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普之窗 - 科学普及 - 正文

寄生虫也能治病

发布时间:2011-04-06 09:07:51 来源:来源:《科技新时代》 阅读次数:3490

2007年,寄生虫免疫学家皮恩·洛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家自助餐厅里坐下来,和一位病人共进午餐。这位病人希望洛克帮忙记录他的医疗状况。这两个人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共同兴趣:肠道蠕虫,特别是那类名为“肠虫”的细小蠕虫状寄生虫。

  这位客人今年35岁,由于病人保密协议,洛克不能透露他的身份。客人说,他患有一种炎症性的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几年前在研究自己病症的时候,他知道了肠虫疗法。这种疗法还没有通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但在肠胃病学家和寄生虫学家中是个热门研究项目。该疗法的构想是:自身免疫失调的病人可以通过故意感染寄生蠕虫(如钩虫或鞭虫)来缓解症状。据推测,这两种寄生虫都能“安抚”人类免疫系统,使它恢复平静,并借这种本领在人体内存活。在多项动物研究中,这些寄生虫似乎都为啮齿类提供了保护,保护范围囊括了很多免疫失调疾病,如结肠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食物过敏和I型糖尿病。洛克的客人最终说服自己相信这种疗法会起作用。从2004年起,他开始从泰国购买鞭虫卵,并把它们吞下去。现在,他几乎没有症状了。如果鞭虫卵确实管用,洛克能帮他弄清楚蠕虫是怎么治好结肠炎的吗?

  抱着怀疑的态度,洛克接受了这个任务。在《科学转译医学》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现在已经跳槽到美国纽约大学的洛克和他的同事们提出,鞭虫在治疗结肠炎上确实有效。反复的结肠镜检查表明,在该病人的结肠中,只要是蠕虫寄生的区域,结肠炎的标志症状开放性溃疡和炎症,就大大减轻甚至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洛克指出了寄生虫治病的可能机制:刺激肠黏液分泌。结肠炎常伴随有黏液分泌量减少的症状,被认为是免疫系统攻击肠道内有益菌的结果。额外的黏液也许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恢复平静,阻止它继续攻击肠道内无害的微生物。

  “蠕虫对病人的帮助在研究中得到了强烈体现”,在美国塔夫斯大学开创肠虫疗法研究的肠胃病学家约耳·温斯托克说,“这篇论文的要点在于对潜在机制——黏液分泌作用的阐述,这在以前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