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普之窗 - 科学普及 - 正文

一年去不了1回 我们要怎样的国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08-01-20 00:00:00 来源: 阅读次数:2997

     今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就要闭馆扩建了。1月20日结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展”,成为国家博物馆闭馆前的最后一个展览。此后,国家博物馆将于2月全面闭馆,4月开始进行为期3年的扩建工程。

  2003年挂牌的国家博物馆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59年,属于国庆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透露,新馆的设计方案已处在细化阶段,将于2007年春节前后正式向社会公布。改扩建工程将于2010年完工,届时国家博物馆面积将达到19.2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但是,与大英博物馆那些国外响当当的国家博物馆相比,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其馆藏数量、展览内容、管理模式、与老百姓的亲密程度上,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相距甚远”,一位业内权威人士介绍,仅就藏品而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330万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逾百万件,国家博物馆藏品仅有62万件,其中20万件还是大量重复的钱币;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数只及故宫的1/5,与人们心目中“它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祖庙圣殿;它将是十三亿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的期盼也相距甚远。

  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作一个教育机构,藏品按时间顺序摆在一起,没有任何变化,因此,人们觉得博物馆去过一次足矣。与此同时,一批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博物馆陆续在北京出现,如首都博物馆新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甚至包括一些企业和私人兴办的博物馆,如保利艺术博物馆等,人们的目光逐渐被新博物馆所吸引。

  国家博物馆社会宣教部主任黄琛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次达231万、2005年为254万人次、2004年为209万人次,比挂牌前年均100多万人次的参观量增加不少。尽管如此,“到博物馆去”并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大多数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一年也去不了一回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馆长葛瑞格先生去年来华访问时表示:“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应该有能力吸引同一个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回来参观。观众会认为,博物馆的藏品就是属于他自己的,他甚至可以像使用自己的东西一样去使用这些藏品。另外,除了教育观众,告诉他们藏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还应该能令参观的人感到愉悦。博物馆应该是人们普通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最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考古发现的,而中国的博物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藏品当作宝贝一样藏着,设立的固定陈列与馆藏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曾经在欧洲做过博物馆学访问学者的中央美院文化遗产学系教授刘军说,博物馆的展览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长期陈列,一部分是临时展览。“现在我们的博物馆大多把重点都放在临时展览上,特别是近年来,博物馆经常使用精品战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观众参观,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办法。”

  刘军说,巴黎卢浮宫几千件世界名作每天放在那里,天天和老百姓见面,人们的猎奇心理就不那么强烈,观众反而更能够静下心来,去发现艺术品中真正的文化价值。“中国的博物馆也应该把自己最好的馆藏拿出来,做长期陈列。”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明表示,在扩建的3年里,国家博物馆不会让这些馆藏文物尘封,将采取各种措施,如借展、巡展等方式尽量予以弥补。据悉,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博物馆将会选择部分文物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展览。                                                               (转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