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科协动态 - 正文

沉舟侧畔千帆过

发布时间:2008-01-20 00:00:00 来源: 阅读次数:3178

沉舟侧畔千帆过
(海正科协供稿)
——访合成药物研发部研发副主任蔡刚华
      此次访谈的主题为“研发精神”,访谈嘉宾是合成药物研发部研发副主任蔡刚华。以下是主持人王建华采访蔡刚华的访谈记录。
      王建华:眼前的你忙得没有间歇,这是你的工作方式吗?
      蔡刚华:差不多。我们的顾问博士后王亚平老师,平时多以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再说我们实验室每个人都负责不同的工艺路线,需要协调的问题很多,所以电话就帮了我的大忙。
      王建华:对于研发人员来说,时间就是市场、就是效益,你是如何规划新工艺路线开通时间的?
      蔡刚华:我们开发心血管类药的,目前有七个产品。今年的目标是全部打通新工艺通道,如时间允许,还可再放几条避专利产品线。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公司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这就要求研发人员沉下心来,尽快缩短研发时间,抢尽市场先机。
      王建华:如此紧迫的时间表,大家如何正确面对工作压力?
      蔡刚华:压力大是无可置疑的,从最开始投料到最后结晶取样,我们都是单独完成一次小试的,八个小时显然远远不够,这就决定了我们实验室研发人员的每个工作日都得加班加点,晚上十点、十一点钟下班成了常事。
      王建华:真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啊,你们觉得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成正比吗?
      蔡刚华:科研的道路从来都是先付出后回报的,每打通一条工艺路线,油然而生的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另外,公司非常重视研发人才,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技术平台,只要肯下苦功,回报是肯定的。
      王建华:针对公司的各类激励措施,你们实验室有又有哪些好的举措?
      蔡刚华:我初步的设想是培养替代力量,几个技术人员调到车间中试,然后抽调几名有潜力爱钻研的技术人员上来,参与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开拓他们的工作思路、强化他们的科研意识,通过轮回操作,达到人员整体优化的目的。
      王建华:科研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你有没有遭遇过失败,又是如何面对的?
      蔡刚华:(一脸平静):肯定有过失败,虽然面对失败,每个人的滋味都不好受,但我不想忘却失败,只有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记得有一次做一个产品,花了整整十个月的精力,仍未达到目标。我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失败了,但我没有退路,那就一切推倒重来。于是我把自己关进了实验室,开始新的求索之路。经过两个星期的日夜分析,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公司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越的平台,科研人员安心搞研发,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只要肯攀登、只要肯刻苦。